境外OTT压缩本土影视产业| 政大教授示警:小心价值观被潜移默化

Image Source:facebook/iQIYI

文/政大教授 郑自隆

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委托,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执行之《109年广电市场调查结果报告》发现,透过系统台机上盒内建功能,收看线上串流影音OTT服务,高达 85.1%的民众没有额外订阅;有加购的14.9%民众中以订阅爱奇艺(6.9%)的比例最最高,其次为 LINE TV(2.8%)、LiTV及 myVideo各有0.9%。

虽然数字或许不大,但这表示境外OTT已从个人媒体的手机,蚕食到客厅电视,这是警讯,无论掌管影视政策的官署,或电视内容业者,均应注意这个现象。

•压缩本国影视产业空间:

OTT当然有本国业者,也有外国业者会采用本国制作的内容,但毕竟还是以国外影片为主,当境外OTT内容大量被购买观看,利益流向国外,本国影视产业空间自然就会被压缩,本国影视产业雇用在地员工,使用本国IP,无论人才或智财都是我们文化的根,怎能被忽视。

台湾一家电视台员工少则几百人,多则数千人;一家有线系统台也要有数百位员工,工程车与工程师时时在外奔波服务客户,但境外OTT内容产制多在国外,在台办公室员工顶多数十位,盈余也不会留在台湾;本国影视产业若被打趴,绝对不是好现象,自己的产业当然应该守护。

•文化涵化:

压缩本国影视产业空间是商业问题,但也是文化问题,而更应注意的是本国民众大量接触外国影视内容所产生的文化涵化(cultivation),涵化长期现象,指的是长期接触传播媒介素材所产生的认知改变,认知形成态度,态度改变行为,长期看哪一国的影片、新闻,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就会跟着建立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•内容偏食:

OTT内容集中娱乐素材,娱乐当然是传播功能之一,不过不是全部,我们透过电视多元内容可以守望环境,形成决策,或是吸收新知资讯,这些守望、决策、教育的功能通通不是「追剧」可以提供的,长期透过OTT追剧,形成内容偏食,并不是好事。

境外OTT的影响不只是电视业者,连中华电信MOD也受到波及,《广电市场调查》也发现,想停订定MOD的人,有29.8%的订户会流向免费的串流影音内容。

由於担心剪线潮,因此系统业者的机上盒逐步增加了收看OTT功能,甚至新出厂的电视机就内建了OTT选项,这是商业考量的短视作为,保护本国影视产业,维护本国文化的主体性,应是大家共同的责任。

注:文中引述之数据均摘自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委托,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执行之《109年广电市场调查结果报告》。

●作者为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兼任教授

此条目发表在免费v2ray订阅地址分类目录,贴了, ,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